医院新闻
 

绿色通道产科医护人员迅速做好急症剖宫产的准备

  產科醫師是母嬰安全的守護者,也是臨產喜悅的見證者。龐立彥是德州市婦幼保健院的一名產科醫師,2009年碩士結業於中國醫科大學後,至今已從事產科作業14年,龐立彥迎接了成千上萬個小生命的誕生。「從事醫師作業就要以作業為中心,恪盡職守,以病人為中心,盡心竭力保證母嬰安全。」龐立彥說。
  
  繁忙是常態,她隨時做好應急預備關於常年在臨床一線的龐立彥來說,繁忙便是常態,產科危急重癥多,搶救多,是一個十分考驗醫師處理才幹的科室。近期,一位急癥孕媽媽給龐立彥留下了深刻印象。「那天趁著歇息間隙我去病房樓拿作業材料時,遇到一位32周的孕媽,她已腹痛4小時多且伴有出血,其時我的心一下就嚴峻起來了。」龐立彥介紹,孕媽媽嚴峻腹痛且出血量多達三四百毫升,根據經驗,她判別是胎盤早剝。
  
  敞開綠色通道,產科醫護人員敏捷做好急癥剖宮產的預備,有去聯絡手術室的,有聯絡新生兒科,有去做術前預備的,有去和孕媽媽家族術前說話的......爭分奪秒、嚴峻卻不慌亂的多學科協作敏捷展開,在孕媽媽沒有辦理入院的情況下,進入醫院僅僅10分鐘便順利手術,新生兒成功娩出,母嬰安全。出院前,這位孕媽媽及家族為龐立彥及醫護人員送來了錦旗,以表謝意。「這都是我們產科醫護肩負的擔當和責任,只有和時刻去賽跑,才幹大幾率爭奪胎兒的生計時機。」龐立彥說。
  
  正是這樣一次次及時搶救,德州市婦幼保健院產科為許許多多家庭帶來了美好歡喜,龐立彥也在作業中收獲了許多感動與美好。有一天,孕媽媽學校的搭檔發給龐立彥一張談天截圖,孕媽們在相互共享自己的產檢經歷,孕媽孫女士說,龐立彥醫師技能水平高且特別溫柔,自己的兩胎孕檢都去找她做,因此她向大家引薦龐立彥醫師。「我看到孫女士給大家的共享,心裏覺得暖暖的,由於這種側面的點評應該是最實在的。」龐立彥十分受鼓動。
  
  支醫幫扶,用雙手撐起生命的搖籃龐立彥的一天不是在門診病房為患者排憂解難,便是在手術室與死神爭分奪秒。「一旦挑選醫師這個作業,我們就挑選了與學習為伍的道路,由於只有不斷的學習國內外最新的研討,才幹進步自己的診療水平,更好地服務臨床作業。」龐立彥坦言,自己從未停下學習行進的腳步。
  
  2018年9月份到12月份,龐立彥響應山東省組織號召前去重慶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洪安鎮中心衛生院展開支醫幫扶作業。秀山地處西南,由於當地濕潤的氣候和重油重辣的飲食習慣與德州截然不同,龐立彥的嘴裏起了潰瘍膿皰,眼睛毛細血管也嚴峻出血,但是顧不上自身適應調整,敏捷進入作業節奏。
  
  龐立彥充分發揮自身專業優勢和主觀能動性,最大程度協助衛生院標準醫療規章製度,完善診療慣例,為當地帶去先進的醫療技能,如引產、助產、雙胎接生、三級以上剖宮產手術等。經過三個月的幫扶學習,當地醫師現已可以獨立展開三級以上剖宮產手術,龐立彥等支醫作業者的到來,也讓村民們完成了在「家門口」看病。
  
  一顆人文心,一個科學腦,一雙工匠手,一張藝術嘴,是龐立彥心中好醫師的標準,也是她不懈的追求。「要有救死扶傷的心、不斷學習的大腦、手術中靈活的雙手、善於與患者溝通的嘴,才幹更好地服務患者,把專業知識傳遞給患者。」龐立彥說。